1949年9月22日出生于哈爾濱市,祖籍山東威海。
1968年,高中畢業(yè)的他,趕上了知識青年上山下鄉(xiāng)運動,成為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的一名“兵團戰(zhàn)士”,在北大荒度過了7年的知青歲月。由于他擅長寫作,被批準參加了全兵團的文學創(chuàng)作培訓班。他參加文學培訓班期間,創(chuàng)作了小說《向導》,并發(fā)表在當時的《兵團戰(zhàn)士報》。1974年,復旦大學的一名老師到兵團招生,通過《向導》一書得到老師力薦,隨后就讀于復旦大學中文系。
1977年從復旦畢業(yè)后,分配到北京電影制片廠從事文學編輯工作。他開始正式從事文學創(chuàng)作。知青生活經歷,是他文學創(chuàng)作的靈感和源泉。他相繼創(chuàng)作了北大荒知青題材的系列小說《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》《今夜有暴風雪》《雪城》《師恩難忘》《年輪》等等。
1988年調至中國兒童電影制片廠任藝術委員會副主任。
1997年出版了《中國社會各階層分析》。
2002年任北京語言大學中文系教授。
2005年3月參加了全國政協(xié)十屆三次會議。2007年3月參加在武漢大學舉行的以“中文與中文能力”為主題的講座,并勉勵青年學子:“在后科技時代,中文不應該妄自菲薄。中文很重要、很光榮。沒有人來傳播思想,社會和諧根本不可能!
2009年8月參加了人民日報總編室和人民網聯(lián)合舉辦的文化講壇。就“透視當代文化生態(tài)”進行了主題演講:“我們有8億多農民,這三分之二中國人的生活是與‘發(fā)達國家’四個字形成巨大反差的。我覺得我們還應該低調一些,我們還是發(fā)展中國家,甚至相當長的時期內,我們可能都依然是發(fā)展中國家。”
2011年10月出席了歷史小說《天下知音——歐陽修》在杭州舉行研討會。
2013年1月出席了由搜狐網主辦的“向教育提問”搜狐教育年度盛典。
2014年10月15日參加了由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的文藝工作座談會。
2015年初出版了《我們的時代與社會》、《我相信中國的未來》兩本書。
2019年1月12日,雪山書院迎來“麗江古城名家講壇”活動的第六位主講嘉賓——當代著名作家梁曉聲,為讀者帶來題為《我的讀書心得》的講座。
2020年1月9日,其作品《文藝的距離》在2020年北京圖書訂貨會首發(fā)。
2021年1月,在獲茅盾文學獎后的首部新長篇《我和我的命》出版。